- 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推薦
-
查看詳情
李鐵:加快集體土地入市改革,釋放新的土地紅利
發揮集體土地可以直接入市的優勢,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以可以與企業合作,直接分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紅利。同時,地方政府不需要為了征地支付高額補償,因此也會減少對房地產開發的過度依賴,相應也就減少了一部分政府的壓力。
-
查看詳情
李鐵:集體土地入市后,“土地增減掛鉤”還能持續嗎?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用地需求是最重要的,畢竟國家下達的用地指標遠遠滿足不了地方招商引資的需求。但是從另一個層面看,地方更為強烈的需求是如何降低用地成本,獲取更多發展機會,可以賺到更多的土地出讓金收入
-
查看詳情
李鐵:落實戶改政策,還需要做很多事
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落戶問題,涉及群體利益的結構調整、地方財政的安排、社會人群的分化、社保的繳納、行政區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的投入成本、城市群和都市圈界定等諸多層面。
-
查看詳情
從農村搬進城鎮的脫貧攻堅之路 ——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調研報告
近年來,貴州從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耕地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省情出發,按照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整體謀劃、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形成了“六堅持”“五體系”的有效做法,較好解決了“挪窮窩”與“換窮業”的關系,實現了一次搬遷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查看詳情
以下放權限固化為突破激發特大鎮活力
近年來,各地以下放管理權限、創新管理體制為突破,為特大鎮擴權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特大鎮發展活力。下一步應沿著制度建設方向,及時完善已經證明有效的改革方案,并以制度、法規等形式固化,為進一步釋放特大鎮的發展活力提供支撐保障。
-
查看詳情
蔡昉:人口紅利消失后,如何拓展中國的比較優勢?
當前,面對勞動力比較優勢逐漸喪失的局面,既要從供給側應對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挑戰,也要從需求側保障潛在增長率的實現,拓展新的比較優勢,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