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智庫推薦
-
查看詳情
專注“高大上”會產生新的城市病
過去六十多年,地球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2018年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55%,到2050年預計將有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城市將是人類生存活動的主陣地。對中國而言,城市化還有更長的路要走。8月1日,在第二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就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路徑方式等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
-
查看詳情
徐林:“逆城鎮化”并未出現 城市化仍是主旋律
改革開放40年有很多值得紀念的東西,有很多值得關注和總結的東西,但可能最眩目的是中國的城市化。在過去40年里,由于放松了要素流動的管制,推進了要素配置的市場化,加之工業化的推動,創造了大量非農產業就業機會,中國的城市化取得了飛速發展。中國城市化率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7.9%,提升到了去年年底的58.52%,平均每年提高約1.02個百分點,我國的城市人口目前已經超過8億。而這只反映了城鄉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
-
查看詳情
沈遲、連欣: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要互促共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作出了系統部署。
-
查看詳情
李鐵:從小城鎮到城鎮化戰略,我親歷的改革政策制定過程
自中共十六大以來,城鎮化發展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戰略。1992年初小城鎮發展理念的提出,揭開了小城鎮研究和城鎮化進程進入政策領域的序幕。1995年國家體改委等11部委聯合頒布《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確定了從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的途徑,來解決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的主要思路。1998年和200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兩個重要文件先后出臺,標志著縣級以下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農民工進城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等長期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開始得到解決。2012年城鎮化“真正進入中央政策的主渠道”,翻開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新篇章。
-
查看詳情
沈遲:中國小城鎮的發展之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在“2018明德經濟論壇”上,從五個方面深入探討了中國小城鎮的發展之路。一是小城鎮發展歷程,從小城鎮發展歷程來看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二是回顧了近一兩年來,特色小鎮在全國掀起的熱潮。三是總結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四是特色小鎮發展要有正確的認識。五是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路徑。
-
查看詳情
沈遲:優化京津冀空間布局實現區域發展共贏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已過了三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落地,經過三年的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而現今京津冀協同發展,更是進入到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實質性的操作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