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城市新聞
山東青島探索產科教融合型城市建設新模式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需要數以萬計的領軍人物、行業專家攻克“卡脖子”問題,也需要數以億計的技術技能人才突破痛點難點問題。青島的破題思路,是以推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重大產業戰略匹配為抓手,聚焦構建“產教有機融合、產才高度契合、產科深度結合”機制,持續深化教育協同創新,推動教育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協同、與城市重點產業鏈深度匹配,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教協同”
實現產業鏈與教育鏈的有機融合
青島市把教育的發展深深根植在城市經濟建設的大地上。龍泉-姜山產業組團是青島市“十四五”時期規劃的三大產業組團之一,其涵蓋的龍泉汽車制造產業集聚區、姜山國際汽車產業城在職教人才方面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見良機而上,在姜山鎮規劃先進制造業職教組團、建設職教園區,無疑是推進產教協同的有力舉措。青島市按照城鄉一體化、中高職一體化、校企一體化發展思路,加快現代職教園規劃建設。三年間,隨著青島現代職教中心學校、萊西市職業教育新建校、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等職業院校建設的接續展開,園區統籌布局建設了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服務、汽車技術等30多個專業群,與園區內北京汽車等企業深度合作,形成校企聯動、產校區一體的煥然一新的發展格局。到2025年,園區在校生規模將達到3萬至4萬人,每年可培養1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不僅如此,為探索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的“青島模式”,以創新推動產教“雙向奔赴”為愿景,青島市還以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為載體,建立產教融合企業服務信息系統,成功遴選培育出兩個國家級、35個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四所職業院校的六個專業入選工信部全國首批產教融合專業試點,六所職業院校入選山東省級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項目;還成立一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三個市域產教聯合體,成為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首批成員單位。2020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集團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對接京東集團物流、電商、教育、科技研發等板塊資源,學院投入729萬元、京東集團投入313萬元,共建京東智慧供應鏈產業學院和混合所有制“校園云倉”生產性實訓基地,“產業群”聯接“專業群”,拓展教、學、訓、研等多種形式,打造產教融合實踐場,建設山東省新技術研發中心、校企聯合競賽中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有力促進了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實訓基地建設案例入選教育部2021年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青島市勇于先行先試,將教育的發展融入國家戰略。2018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舉行。會上正式宣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庇纱碎_啟了青島對外開放的新紀元。五年來,上合示范區從無到有,對外經貿合作與日俱興,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攀上新高,科技、人文交流愈發密切,對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青島市采取分步實施的策略,先后依托在青高校成立上合經貿研究中心、上合法律服務研究院、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協同發展研究中心等組織,打造國際高端智庫,服務上合示范區發展跨境電商、建設貨物集散基地和上合組織地方銀行。截至目前,已開辦貿易投資促進研修班91個班次,培訓來自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合作伙伴人員7800余人。與此同時,青島以建設“經貿+”學科體系,培養熟悉上合組織國家國情、通曉國際規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型、應用型經貿人才為目標,積極規劃籌建服務上合組織國家的高校,上合國際學校的規劃也在積極展開。在上合示范區,青島市將建設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的國際一流高水平學校,讓來青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發展、安居樂業。
推動“產才協同”
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的高度契合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青島市聚焦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鏈服務產業鏈,讓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加速破解現代產業體系遇到的問題。
青島市創新職業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專業跟著產業調”。圍繞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需求,超前謀劃、前瞻布局,大力支持中、高職院校增設服務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興專業和“急需緊缺”專業,動態調整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笆奈濉币詠?,圍繞服務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組織中等職業學校新增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等專業,在高職院校設立六個工業互聯網學院(專業)。目前,全市11所高職院校和51所中職學校共開設270余個專業,17個專業榮獲山東省首批中職特色化專業。青島電子學校是一所以計算機、電子、電氣專業為特色的國家重點職業學校。近幾年,學校積極回應智能制造產業需求,開設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專業,積極打造數字媒體、智能制造、物聯網專業集群。學校還牽頭成立青島電子信息業職教集團,吸引10所職業院校、10個產業行業協會、88家企業參與,校企共同開發技術專利,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并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平臺,入選全國示范職教集團。
高等教育發展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動能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青島市創新高校學科專業引導機制,推動“高校跟著產業轉”?!笆濉币詠?,通過建立高校貢獻度評價體系和實施差異化財政支持政策,青島市引導高校優化重點學科專業結構,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校將一流學科建設與城市產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過去的六年間,青島市重點扶持在青高校22個本科學科和50個高職專業發展,青島的高校與地方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在海洋、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設置產業學院或特色學院,智能制造工程、海洋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人工智能……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在青島高校發展壯大。今年起,新一輪產教融合示范學科專業(群)建設啟動,到2025年,青島市將依托重點學科專業,推動與青島轄區內500家以上企業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關系,緊扣青島重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創建一批校企協同創新聯合體、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聯盟,力爭每年吸引5萬名以上優秀畢業生留青就業發展,高校產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水平將實現大幅提升。
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提升離不開好的教學模式,青島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教學跟著產業改”。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青島市開展“1+X”證書和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在海爾集團創新推出“3+1+2”長學制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分別達到50個和194個。參與現代學徒制三個批次七個項目試點的青島電子學校,通過開展工匠班培養,已經形成了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雙主體、雙導師、雙標準、雙課程、雙認證、雙文化、雙課堂、雙評價、雙身份為“九翼”的“一線九翼”人才培養特色,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改革的成功范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軟件學院聚焦大型工業軟件領域,培養高端軟件人才,攻克了石油關鍵軟件技術難題,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
在產才協同上,青島積極發揮區域優勢引入國際化元素,依托上合示范區建設,探索建立上合國家多元合作機制,發起由我國及上合組織相關國家的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組成的上合經貿產教聯盟;依托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探索“高校+RCEP+企業”合作方式,成立全國首個RCEP產教協同聯盟;依托中德生態園建設,著力打造中德職教合作新模式,建成“青島-漢斯·賽德爾基金會職業能力發展中心”“職業教育(青島)國際客廳”等五個中德職教合作平臺,在更大范圍和更寬廣領域開展產教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中德應用技術學?!保┑仍盒Mㄟ^與萊茵科斯特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構建“院校+跨企業培訓中心+企業”“雙元三地”育人模式,院校負責專業理論教學,跨企業培訓中心負責實操教學,企業負責崗位實踐教學,通過職業技能教育的“三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要素融合共享,有效推動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的本土化發展和“育人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京東方、芯恩等千億級芯屏產業鏈企業集群式落戶中德生態園。
推動“產科協同”
實現產業鏈與科技鏈的深度結合
科技進步是產業進步的有力支撐。青島市積極推動創建產學研合作聯盟,采取“政府+高校(研究院)+企業”方式,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學科權威作用,推動校企科技資源和人才共享,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技術攻關、升級改造以及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定向定制”精準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青島市工業互聯網、智能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等10個重點學科發展聯盟,吸納政、校、行、企、院所等成員單位500余家,累計聚集高層次人才735人,2022年全年新增科研項目501項、實現合同到賬總額7.3億元。近幾年,青島引進的高等教育機構通過聯合開展課題攻關等形式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承擔科研項目1933項,合同到賬總額20.02億元;在青創建科研平臺182個、孵化企業345家,營業總額達到23.43億元。
校企之間信息不暢通、缺乏溝通橋梁,是高??萍汲晒D化難的重要原因。2022年以來,青島市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務中心建設,打造集“高教成果展示、創新人才引育、技術轉移轉化、專家智庫建設”于一體的平臺,通過雙向匯聚信息資源,推動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科教資源匹配對接,集聚發揮在青高校、高等教育機構及國內外高校的資源優勢,實現高校產學研對接和社會服務活動的常態化,促進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轉化。
青島市還創新開展“訂單式”研發模式,在高校、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均設立技術轉移部門,開展概念驗證和科技成果試孵化,同時培養職業技術經理人和技術轉移機構,不斷探索以技術交叉許可、建立專利池等方式促進成果轉化擴散。據悉,青島市科技成果轉化收獲頗豐,僅2022年一年,在青高校與青島企事業單位共簽訂科技項目合作協議1100多項,轉化科研成果400多項。未來3年,青島市將面向在青高校培養專業技術轉移人才超過1000名,進一步加快高校院所本地轉化步伐。
青島科技大學這所以化工、橡膠、材料學科為優勢特色的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服務行業進步的進程中,形成了“前沿基礎-應用技術-產業技術-產業轉化”全鏈條創新模式,學??蒲谐晒D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的上市公司達到九家,通過與橡膠、化工、大數據等領域企業聯合建設“科創飛地”等形式,實現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無縫銜接,有效解決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近年來,學校采取“科技成果轉讓+持續技術服務”方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ECSS技術助力萬華化學MDI生產技術實現國際領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卑l揮好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必須靠人才,必須創新科教融匯機制。未來,青島將聚焦教育、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青島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