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中心動態
新書推薦:《都市圈經濟發展協同治理研究》出版發行



序言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2019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9〕328號)印發實施,從國家層面對都市圈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和有條件的大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市縣,縮小中小城市與超大特大城市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有利于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對穩住經濟大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世紀80年代,都市圈概念引入國內,學界、政界和地方開始關注,由于當時我國城鎮化進程剛起步、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都市圈發展并沒有實質性推動。直到2010年后、特別是2019年國家發改委關于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都市圈發展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和焦點,有關地方積極推動。到2022年底,全國已經有南京、成都、福州、長株潭、西安和重慶6個都市圈發展規劃由省級人民政府印發實施,廣州、深圳、沈陽、鄭州、合肥等都市圈也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都市圈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政府協作機制有序推進、便捷通勤網絡加快形成、產業分工協作逐步深化、公共資源共享水平不斷提升、服務管理合作持續拓展。都市圈正在成為中心城市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破解“大城市病”的有效抓手,提高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有效配置能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點。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在不打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為方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實現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雖然各地積極性很高,但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難以扭轉各自為政、本地利益最大化的慣性思維,再加之成本分擔和利益分享機制不完善,導致產業分工協作、公共服務共享等具體舉措難以落地。構建高效完備的都市圈協同治理體系是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的必備條件,也是我國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重點難點。
該書作者長期參與新型城鎮化、城市群、都市圈等相關規劃、政策的前期研究工作,先后牽頭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的一系列研究課題?;诖罅抗ぷ鲗嵺`總結和提煉,結合國內外典型案例剖析,完成了《都市圈經濟發展協同治理研究》,為我們認識都市圈協同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豐富的案例。
這是一本全面論述都市圈經濟發展協同治理的專著,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數據翔實,具有很多創新的理念和觀點。該書提出了都市圈范圍界定方法,總結了國際都市圈協同治理經驗,分析了國內都市圈協同治理的現狀及問題,構建了都市圈經濟發展協同治理基本框架,從都市圈范圍界定、產業分工協作、規劃編制實施、交通互聯互通、營商環境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并以成都、杭州、鄭州、長株潭都市圈作為具體案例進行詳細分析。綜上所述,這是一部都市圈領域國際經驗和國內實際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并重的專業化權威成果。
我國都市圈發展正處在加快培育推進階段,希望該書的出版,能夠引起業內人士的共鳴,更多關注都市圈協同治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更好引導現代化都市圈培育壯大,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博士、二級研究員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高國力
2023年4月
內容簡介
本書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2021年度重點課題《都市圈經濟發展協同治理研究》,結合筆者與世界銀行聯合開展的《中國都市圈治理》研究,負責完成的《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新鄉市融入鄭州都市圈發展研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長株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西安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沈陽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等多個都市圈相關規劃項目,在既有研究課題和規劃實踐基礎上,經過研討交流梳理提煉,形成了這部專著。
本書分為總論篇、分論篇和實踐篇三個篇章??傉摓榈谝恢恋谄哒?,分論為第八至第十三章,實踐為第十四至第十七章。
總論篇將都市圈、協同治理的概念內涵和范圍界定研究作為前提,總結各地都市圈協同治理的實踐探索以及取得的寶貴經驗,揭示都市圈協同治理中面臨的行政思維固化、協調推進不暢等問題,通過借鑒發達國家區域治理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對象條理化、治理模式特色化、治理工具現代化”四維度協同治理基本框架,并從都市圈的培育條件、規劃編制、互聯互通、產業協作、營商環境、投融資機制等多個方面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分論篇包括理論研究綜述、范圍界定、產業協同、交通協同、規劃協同以及投融資機制六個專題。其中,理論綜述章節側重于區域協同治理內涵、體系與實施路徑的基礎理論研究,為都市圈經濟協同治理困境尋找解決思路;范圍界定章節重點關注科學劃定都市圈空間范圍的量化標準和參考要素,作為都市圈協同治理研究的基本前提;產業協同章節探討如何在遵循產業發展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有效推動都市圈產業實現高效協同發展;交通協同章節重點聚焦交通互聯互通領域協同治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對策建議;規劃協同章節重點探討如何構建“有共識、能約束、可參與、可操作、可評估”的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方法;投融資章節則重點關注如何有效暢通都市圈投融資渠道,保障都市圈建設的可持續性。
實踐篇是課題組對成都、杭州、鄭州、長株潭都市圈實地案例調研基礎上形成的調研報告,包含了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做法成效、存在問題、對策建議五部分內容。
本書由邱愛軍、潘昭宇負責謀篇統稿、并負責撰寫總論第一至第七章、實踐篇第十五章,課題組王亞潔負責撰寫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王有為、張天齊負責撰寫第六章、第九章,雷海麗負責撰寫第八章、第十章,余飛、初廣紳負責撰寫第十二章、第十七章,張惠強、楊潁負責撰寫第十三章,白瑋、關婧負責撰寫第十章、第十四章,黎明、張可參與第三章撰寫。
目錄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