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50xrf"></tbody>

          1. <button id="50xrf"><object id="50xrf"></object></button>
            • 當前位置:首頁
            • 會議活動

            積極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來源:城市中國網 發布時間:2023-06-16 點擊次數:7744

            積極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第四屆“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圓桌會綜述

            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與聯合國人居署、世界衛生組織、能源基金會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簡稱“聯盟”)。為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務實合作平臺作用,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近日,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能源基金會協辦“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圓桌會會議。會議邀請120余位來自國際組織、國內外專業機構和沿線城市代表參會,其中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50多位城鄉規劃領域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研討國際合作在促進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交流合作需求,共同謀劃聯盟未來發展方向與合作設想?,F將參會嘉賓重要觀點和有關建議綜述如下。
                   一、國際合作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實踐
                  (一)國際合作是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助推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邱愛軍指出,從最早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成立政府間氣候專門規劃委員會,到將綠色低碳發展納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再到全球50多個國家實現碳達峰,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宣布近零排放等碳中和發展目標。國際合作推動地方政府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對接國際環境和發展議題,凝聚了綠色低碳發展共識。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指出,中國城市在包括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發展、建筑節能、智慧交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經驗,應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廣泛交流合作。
                  (二)國際合作極大提升了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效果。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國際項目官員姜曉朋指出,世衛組織發布了從大流行疫情中健康復蘇的宣言,提出了一系列的關鍵行動,包括重新思考城市的環境、交通和出行,促進可持續有益健康的城市設計和交通系統,改善土地利用,提高綠色藍色空間,重視主動出行和公共交通等。C40城市氣候領導集團總監陳波平介紹,C40長期保持100個左右城市會員,其中約40個為首都城市,通過全球6大領域17個專業技術網絡活動和試點項目,通過國際網絡研討會、專題新聞簡報、年度工作坊、知識中心專題資源和其他論壇相關資源等促進城市開展合作,推進了北京、西安、哥本哈根建筑能效項目和非洲清潔空氣項目等實施,攜手全球城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強經濟機會,提升城市居民健康福祉。宜可城東亞秘書處主任兼中國首席代表朱澍介紹,宜可城全球有2500多個會員城市,其中300多“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圍繞低碳、基于自然、韌性、循環、公平和以人為本五大發展路徑,積極推動城市外交,深化城市合作關系,通過國際合作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和能力建設等。2022年COP15大會主辦全球城市和地方政府峰會,協助12個來自中國的地方政府參與,中國昆明、成都、湖州、南陽、嘉興、深圳等6個城市獲得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稱號。天津中新生態城自貿聯動創新局局長閆栩指出,中新生態城是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能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為主題的國家間合作項目,經過15年建設從一片僅有2000人的貧瘠鹽堿地建設成為14萬人的公園城市、生態城市和智慧城市。
                   二、“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合作需求強烈
                   來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阿曼、柬埔寨等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約旦、毛里求斯的多位代表分享交流了所在國家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實踐進展和合作需求。
                 (一)國外城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埃塞俄比亞西沃勒格區區域農業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人白凱樂·姆特西諾·阿萊穆表示,埃塞俄比亞國家層面在2011年就已制定《氣候韌性綠色經濟戰略》(CRGE),目標到2025年將埃塞俄比亞發展成為一個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幫助整個社會包容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同時不增加溫室氣體(GHG)排放。世界銀行與埃塞俄比亞在生物碳基金可持續森林景觀倡議(ISFL)下簽署《減排量購買協議》(ERPA),世行承諾4000萬美元資金用以獎勵社區通過解決森林砍伐、土地和森林退化等問題,實現到2030年減少約4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有效推進了城市減碳進程。贊比亞城鄉規劃師索恩克羅夫特·喬伊斯·穆倫加指出,贊比亞政府制定2050年減少25%碳排放,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并明確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能源有效性、推進綠色交通等任務,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毛里求斯住房和土地部城市規劃主任蘇杜爾·什里德維指出,毛里求斯制定了低碳發展策略,明確農業、制造業、紡織業和旅游業四個主要產業部門轉型升級是實現包容、高收入和綠色增長的重點。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代表呼吁亟需開展綠色低碳發展合作。坦桑尼亞總統辦公室協調官員得樂·保羅·伊布昆指出,坦桑尼亞提出了可持續能能源方面的發展目標,需要在國際機構或城市的協作下,結合坦桑尼亞特點制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策略和任務。巴基斯坦國家測繪局副主任胡賽因·尼薩爾·阿里表示,廣大發展中國家均面臨氣候變化問題,需要更好的創新和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聯盟可通過開展交流、培訓等能力建設活動,幫助相關國家和城市獲得優秀實踐案例經驗。塞拉利昂地方政府和鄉村發展部發展規劃官員盧凱·哈利瑪·哈佳表示,塞拉利昂通過編制氣候變化框架,更新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并承諾采取行動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希望聯盟多開展城市低碳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討論,凝聚發展共識,促進城市間交流成熟的發展理念、最新實踐進展和創新技術方法。
                   三、聯盟助力“一帶一路”城市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思路建議
                 (一)發揮城市主體作用,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指出,作為國家重要的組成細胞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方,城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有助于拓展“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空間,要充分發揮城市主體作用,拓展和擴大聯盟合作城市的數量和范圍,增強城市間國際合作的活躍度和靈活性,最大限度整合城市層面的政府、企業、智庫等社會各界力量,凝聚可持續發展共識,根據城市特點和發展方向,尋求和擴大利益匯合點,分主題、分領域制定合作重點,推動務實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筑牢根基。張振山指出,有研究表明全球約70%的碳排放來自城市地區,聯合國預測2050年將有近70%人口居住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成功與否取決于城市是否可持續。城市應積極拓展和對接各類國際合作資源,利用好聯盟這一國際合作平臺,在規劃編制、城市建設與經驗交流等領域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
                 (二)發揮聯盟平臺網絡作用,匯聚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合力。朱澍指出,國際組織在引導城市主體積極主動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要國際公約發揮了積極作用,是推動國家履行國際公約的重要載體。國際社會對綠色低碳發展具有廣泛的合作共識,聯盟應充分發揮國際組織資源、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等合作伙伴作用,為廣大城市提供專業化程度高、影響力廣的全球城市平臺網絡資源,助力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指出,聯盟已經搭建了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平臺,希望更多國際組織參與聯盟工作,貢獻更多發展經驗、國際專家資源和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前沿知識產品,提高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力。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部(院)“一帶一路”創新發展中心辦公室資深經理溫灝提出,要努力促進國內國際綠色發展領域的銜接與融合,增強低碳轉型與綠色金融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
                 (三)發揮聯盟項目抓手作用,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務實合作。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科技合作處處長廖蓉提出,中國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作為一項融合了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綜合體,在將增強土地混合利用、避免大街區空間、防止城市無序蔓延的城市增長邊界等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地方總體規劃、詳細規劃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可在規劃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參與全球治理。朱澍提出,實現城市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多方協作,從政策制定角度確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等目標,在開發相應的規劃程序指南、城市碳中和框架、城市治理核算標準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支持城市采取綜合的、分步驟的氣候行動,從分析評估到制定目標、實施行動以及到后面的深化加速和推廣,逐步實現低碳發展目標。姜曉朋提出,城市可持續發展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需要跨學科的解決方案,如改善空氣質量、安全供水、清潔能源供應、科學規劃等。這些領域都迫切需要加強調查與研究,同時支持對綠色低碳韌性相關指標的監測,幫助決策者及時應對發展問題。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7015343號-3 |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690號

            1. <tbody id="50xrf"></tbody>

                  1. <button id="50xrf"><object id="50xrf"></object></button>
                  2. 亚洲美女少妇直接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