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50xrf"></tbody>

          1. <button id="50xrf"><object id="50xrf"></object></button>
            • 當前位置:首頁
            • 脫貧攻堅

            消費扶貧案例:共建共享“e幫扶” 同書消費扶貧大文章

            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發布時間:2020-10-19 點擊次數:43931

            編者按: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一頭連著發達地區廣闊市場,是一項重要的脫貧攻堅創新舉措。一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關于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要求,積極推進消費扶貧相關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的指導下,中心已連續兩年主辦全國消費扶貧論壇,交流工作經驗,發布倡議共識,營造消費扶貧“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愿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F將我們在2020年全國消費扶貧論壇上發布的100個典型案例集中向全社會推介,以期進一步推動消費扶貧工作提檔升級。

            全國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之三

            共建共享“e幫扶” 同書消費扶貧大文章

            ——電子科技大學消費扶貧典型案例

            2020年以來,電子科技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關于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指導支持下,與兄弟高校通力合作,針對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能力不足、消費扶貧渠道有待進一步暢通、長效幫扶模式有待建立等深層次問題,以教育系統消費扶貧“e幫扶”平臺建設為抓手,堅持“暢通堵點、共建共享、長效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了教育系統“組團式”消費扶貧新模式,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

            電子科大攜手校友企業打造教育系統消費扶貧平臺——e幫扶

            平臺于2020年1月上線,六個多月來已聯合高校79所,累積用戶16萬余人,上線貧困地區農產品3056款,覆蓋17個省138個貧困縣,完成訂單數14.7萬余個,累計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2729.5萬元(其中湖北地區農產品526.5萬元, 52個未摘帽縣農產品208.5萬元),實現了高校組團式消費扶貧行動開好局、起好步。

            一、頂層設計“破題”,按下助增收強產業“快進鍵”

            (一)精準統籌謀劃,解開消費扶貧“緊箍咒”

            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消費扶貧行動中,積極發揮后勤、工會等部門大宗采購優勢,充分調動師生、校友參與積極性,形成了“全員扶貧”新格局。與此同時,高校在消費扶貧工作中遇到以下瓶頸:一是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能力不足。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規模小而散,產品分級、儲藏保鮮、包裝等較為落后,品相和質量差異較大,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特色、拳頭品牌較少甚至是“三無產品”。二是消費扶貧供給渠道不成熟。缺少市場公信的信息共享和交易平臺,或現有平臺不適合大宗采購及師生、校友等個人購買,加之地理區位偏遠、物流成本昂貴等因素制約,貧困地區農產品長期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尤其受疫情影響,農產品集中出現了滯銷現象。三是消費扶貧長效模式有待建立。由于高校與貧困縣采取“一對一”扶貧機制,各高校消費扶貧以采購定點扶貧縣產品為主,政策強干預下的供需匹配鏈粘性弱,對農業產業市場化發展不具引導性,消費扶貧與高校人才培養等工作結合不足,任務式、偶發式的消費扶貧缺少長效機制。2019年,在教育部指導下,經各高校先后2次集中研討和共同謀劃,由電子科技大學委托校友企業成都韓希云遇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教育系統消費扶貧“e幫扶”平臺應運而生,并于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上線,有效破解了消費扶貧工作面臨的制約“瓶頸”。

            (二)堅持目標標準,建強工作保障“原動力”

            定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平臺秉承“政策引導、高校推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建設原則,圍繞“短期促貧困戶增收、中期促產業發展、長期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工作目標,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和旅游服務融入消費大市場,有序銜接鄉村振興戰略。

            強保障,攜手共建聚合力。平臺定位為集交易和服務為一體的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平臺,由教育部指導、電子科技大學牽頭、各高校共同建設。教育部牽頭組織集中研討、推進會3次,發布文件推動和推廣3次,為平臺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平臺研發和運營團隊共有93名成員,吸引53個高校869名志愿者成立“e幫扶”高校青年志愿隊,匯聚貧困縣電商從業人員2600余名,為平臺建設和推廣提供了全方位人力保障。平臺運營采取分區域管理模式,并結合疫情防控形勢成立“攜手抗疫工作組”,團隊先后實地赴福建、云南、貴州、陜西、甘肅、四川等13個貧困縣進行現場對接,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12個高校進行了30余次研討,并實行“一校一縣一人”的服務機制,不斷強化機制保障

            二、共享理念“搭橋”,構建消費扶貧“生態鏈”

            (一)打通“供應鏈”,提升農產品供給水平

            一是開展“一校一館”行動,依托各高校智力和人才優勢,指導定點扶貧縣開設線上農產品展銷館80個,并通過整合地方企業、合作社等資源,探索形成貧困戶訂單化生產、批量化供應的市場化運營模式。目前,已聯合貧困地區地方企業335家,覆蓋農家特產、生鮮蔬果、糧油等農產品6大類。二是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供銷直通車”計劃,聯合各高校、地方企業逐步建立農產品供應信息庫、消費需求清單庫以及物流配送保障名錄,成功實現56個供銷信息的長效對接,已實現或正推進與中國郵政、申通快遞、菜鳥驛站、京東物流等物流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促進地方倉儲、運輸等綜合服務體系的完善,正有效打通供銷信息互通鏈和物流暢通渠道。

            (二)構建“價值鏈”,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效益

            一是指導開展農產品“提質增效”活動,依托平臺指導企業和貧困戶對8類的農產品開展分級包裝、分級定價等工作,強化從業人員市場化服務意識和售后服務能力,助力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平臺打造線上線下扶貧農產品展館、聯合傳統電視媒體和抖音等新社交媒體多渠道開展“直播帶貨”活動,不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認可度。二是加速推進“塑品專項行動”,平臺積極構建地方企業為主體、高校推動、社會資源參與、地方政府支持等多方參與的品牌建設格局,有計劃、分階段地挖掘、選育、塑造完成“岑鞏果干”“麻江藍莓果蜜”“美姑生態雞蛋”“甘洛赤松茸”“宕昌當歸”等特色品牌5個,并指導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等工作。

            (三)延長“產業鏈”,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

            一是深化“產銷消”一體化模式,平臺在供應鏈不斷暢通和價值鏈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創新推出高?!岸ㄖ剖健薄安藛问健薄坝唵问健钡榷嘈问交顒?,加快推進高校后勤、工會等大宗采購及師生、校友等個人采購,增強“消費”端需求粘性,積極拓展直屬高校以外的教育系統消費資源,不斷強化消費扶貧產業鏈條。二是探索“大消費扶貧”模式,挖掘各高校定點扶貧縣旅游和文化資源,擬籌備上線四川省、貴州省等境內5個定制化路線的旅游扶貧專區,不斷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同時,正積極推進高校聯展互幫活動和教育消費扶貧文創大賽等,把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與旅游產業開發相結合,不斷提升社會經濟效益,著力推動貧困縣鄉村旅游發展。

            電子科大后勤食堂“訂單式”采購貧困地區土豆制作“土豆宴”

            三、創新機制“開路”,引導長效模式駛向“快車道”

            (一)圍繞“出發點”,堅持利益鏈接貧困戶

            平臺始終圍繞“助力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根本宗旨,秉持“消費引導產業發展、合作開啟奔康之路”的建設理念,為高校定點扶貧縣農產品搭建了集在線展示、網上交易、物流跟蹤、在線支付等為一體的電商平臺,通過ToB端(大宗批發客戶)和ToC端(個人零售用戶)等形式實現近3000萬元的交易額,帶動增收受益的貧困戶涉及138個貧困縣。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間斷開展“共抗疫助扶貧”“齊心助鄂”等活動,攜手59所高校購買湖北地區和52個未摘帽縣特色農產品735萬元。

            高校通過“e幫扶”平臺ToB端采購農特產品

            (二)把握“關鍵點”,堅持扶貧與育人兼顧

            一是強化人才支撐,平臺建設中堅持發揮高校學科、人才等優勢,在政策、服務、管理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指導,依托363人組成的“志愿者服務e站”,面向138個貧困縣貧困戶、農技人員、電商從業人員等開展“傳幫帶式”指導和培訓累計219人次,不斷提升優質農產品供應和服務保障能力。二是強化育人功能,平臺共建過程中堅持將消費扶貧工作打造為“育人大課堂”,發起由53所高校800余名大學生組成的消費扶貧志愿者團隊,廣泛聯合各高校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倡議”等多形式活動,引導形成師生、校友全員參與消費扶貧新風尚。

            (三)扣緊“落腳點”,堅持消費引導產業、扶貧長效發展

            一是強化產業發展,電子科技大學牽頭成立高?!跋M扶貧聯盟”,攜手15所首批成員高校共同助力消費扶貧,并持續推動匯聚聯合75所高校攻堅合力,發揮高??萍純瀯葜Ξa業升級,動員校友企業發揮資金和資源優勢支撐產業鏈條,共同指導貧困縣規劃農業生產、開展從業和技術人員培訓、指導地方企業發展等,有效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健康發展。二是助力構建長效機制,電子科技大學成立“數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加強對消費扶貧各鏈條環節的理論研究。目前,平臺正推進建立消費扶貧長效利益聯接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動員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共同助力構建消費扶貧的長效機制。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7015343號-3 |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690號

            1. <tbody id="50xrf"></tbody>

                  1. <button id="50xrf"><object id="50xrf"></object></button>
                  2. 亚洲美女少妇直接内射